2014年12月1日,我在学校的安排下,到水箐小学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帮扶
教学。我帮扶的科目主要是音乐。由于水箐小学没有音乐教师,很少上音乐课,
学生对音乐课的渴望非常强烈,对我的到来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,我一下车,
他们就很积极的来帮我拿东西,还微笑着很亲切的叫我一声“老师”,让我心里
暖暖的。俗话说:兴趣是最好的老师!我心里想,他们一定能用心的上好这几天
的音乐课。
在这短短的一个星期里,我首先上了两节公开课,以大课的形式来进行教
学,全校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全部一起参与。在第一节大课上,我给同学们纠正了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》和《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》的音准和节奏。这两首个同
学们都很熟悉,可是很多地方都唱不好,特别是音高唱不到位。经过教学,同学
们基本能跟着音乐来唱,但是很多地方还是达不到标准要求,这和孩子们长期得
不到音乐熏陶还是有一定关系的。上第二节大课时,全校师生一起学习了我们遮
岛小学的校歌《我们是祖国明天的栋梁》。这首歌有两段歌词,有点难记,音准
节奏也有一定难度。通过学习,高年级的学生基本能跟着音乐唱了,可低年级的
学生还是不能完整唱出来。为了让学生真正学会这首歌,我和屈再斌校长商量以
后,把校歌的音乐放在了学校每天都要播放的广播里,让学生天天听天天唱,我
相信,过一段时间,学生一定会完整的演唱我们遮岛小学的校歌。
除了这两节公开课外,为了给每个孩子感受到音乐课的乐趣,我给一至六
年级每个班都单独上了一节音乐课,学习音乐课本里的歌曲,学习了一些基本的
乐理知识,还教学生认识了简谱,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烈,课堂气氛非常活跃,
达到了预期的效果。
此外,我利用每天下午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,教全校师生德宏本土民族韵
律操。山上的孩子很少有机会跳舞,在这套操里,汇聚了我们德宏五种少数民族
的基本舞蹈动作,在学习做操的同时,也学到了傣族、德昂族、景颇族、阿昌族
和傈僳族的舞蹈,既锻炼了身体,也学会了舞蹈。水箐小学的老师大多是男教
师,,但他们也都非常认真的跟着跳。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,从星期三开
始,全校的课间操就由原来的“雏鹰起飞”改为做民族韵律操,取得了良好效
果。
在水箐,不仅有汉族,还有傈僳族和景颇族,再过一段时间就是傈僳族的阔
时节了。在每天的课余时间里,我抽出12名学生来,教了她们一个成品舞蹈,让
学生在3月份傈僳族的阔时节上表演。
短短一个星期很快就过去了,在水箐小学的几天里,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:
这里就像一个大家庭。在这个大家庭里,老师就是父母,学生就是孩子。孩子们
每天在这个大家庭里学习、生活、成长,课余还种菜、浇水、喂猪,真正做到了
快乐学习健康成长。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,让我体会到了家庭般的
温暖。如果以后有机会,我还想到水箐去,把音乐种进每一个山里孩子的心里,
让音乐之光照亮山里的每一个角落。